新增高危地點 寨卡患者去過灣仔和西貢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8/26 14:04

最後更新: 2016/08/26 14:27

分享:

分享:

本港出現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個案,患者是一名外籍女子,曾過加勒比海聖巴泰勒米島旅遊,衞生署公布新增2個病人患病期間曾到訪的地點,包括灣仔駱克道及西貢窩美紅棉路。

根據進一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患者在抵港至入院期間,曾到過將軍澳日出康城的住所、中環國際金融中心的工作地點、中環明德醫療中心,以及短暫逗留西貢窩美紅棉路及灣仔駱克道。衞生防護中心已將個案通知有關地點的管理人,並建議加強所需防蚊滅蚊和環境衞生的工作。

38歲的患者在8月6日至20日到過加勒比海的聖巴泰勒米島。她稱,在加勒比海期間曾被蚊叮咬,同行人士至今沒有出現病徵,而她現時情況穩定,正在醫院的無蚊環境接受隔離治療。食環署今早派員到患者居住的將軍澳日出康城以及工作的國際金融中心滅蚊。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情況存有危機,因為本港仍處於夏季,若患者在抵港後曾被本港蚊子叮咬,病毒會在蚊子體內潛伏4至6日,即於4至6日後蚊子就有機會成為毒蚊。

【延伸閱讀】驅蚊劑DEET防寨卡 邊款最適合小朋友?

寨卡病毒感染知多些:   

  • 病原體: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蚊媒傳染病。
  • 病徵:皮疹、發燒、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累,一般輕微及持續數天,大部分人染後沒病徵。染疫可引致小頭畸形和吉巴氏綜合症。
  • 傳播途徑:主要透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本港沒發現寨卡主要病媒埃及伊蚊,但本地常見的白紋伊蚊亦可能是病媒。另外,寨卡病毒會存在人類精液,透過性接觸傳染,亦可能透過其他傳播途徑如輸血和母嬰感染傳播。
  • 潛伏期:病徵一般會在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後2至7天出現。
  • 治理及預防:目前沒有治療藥物,亦沒有疫苗可預防,市民應該避免被蚊子叮咬及防止蚊蟲滋長。
  • 防蚊方法: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外露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 (DEET) 成分的昆蟲驅避劑、到戶外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

【其他熱話】日女生食三文魚不適 胃壁鉗出11條活蟲 【有片】

【其他熱話】大腸癌篩查9月開波 點樣拎到萬元資助?

其他熱話】No-show「未乘搭費」 邊間航空公司收最貴?